本週文章是由創譯的藏鏡人J小編為各位帶來口譯大賽的觀察,並由浩爾親自點評,I編發稿,共集三人之力!內容也相當精彩!

 

十一月初,第七屆兩岸口譯大賽的代表遴選賽於台大舉行,賽題高度擬真,三位勝出的選手將於1215日於高雄參加台灣區的決賽,決賽勝出的口譯學生將代表台灣參加第七屆海峽兩岸口譯大 賽。大賽時間是2018428日,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此為當日海報:

S__39592270.jpg

 

小編在現場第一時間觀察到三點:

  1. 即使是校內賽,老師們可一點也不馬虎,特別申請了小禮堂,訓練所有參賽者面對比賽臨場感。
  2. 廣發英雄帖,邀請各界觀衆來參與,以加強現場比賽氣氛。
  3. 范家銘等幾位老師特別邀請三位重量級口譯專家,擔任當天評審。

 

比賽分上下兩場。上半場由碩一學生參與,下半場為碩士二年級以上的學生。比賽的題目是人工智慧。已事先公告給所有參賽者,比賽的方式是每一個學生有12分鐘的時間完成四段口譯,兩段中進英,兩段英進中,以逐步方式進行,並且「有時閒限制」。

當天的比賽題目是由兩位老師現場發言,詹柏勻老師以中文發言,而郭恬君老師則是以英文發言。當天二位老師實在非常辛苦,同樣的題目要重複近十次。老師們爲了給學生模擬真實的口譯比賽現場,著實費盡苦心。

 

總結整場觀賽心得,一言以蔽之:「這一場比賽讓在場每一個人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要成為專業的口譯員,確實需要經過專業老師指導,並透過不斷的學習各種口譯技巧並持續練習,才能真正達到專業口譯的水準。」

而且,口譯是很難自己在家土法煉鋼學會的技術。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翻譯研究所的訓練有顯著差異!

上半場的碩一生(入學兩個月)和下半場碩二以上(接受了一年多的訓練)之參賽者,明顯有巨幅落差。

 

小編觀察整場比賽17位參賽者,總結了5個口譯初學者所面臨的挑戰,在這裡小編也歸納三位評審的評語和建議,提供給有志成爲專職口譯的人作爲參考。

 

第一:要不要記筆記?

一、兩分鐘的內容,是否需要筆記來輔助記憶?兩分鐘感覺很長,無法憑空記住,但我發現許多參賽者卻是被筆記給害了!為了確實抄下筆記,參賽者無法專注讓自己先聽清楚原文,連結構也沒抓到。兩分鐘的發言時間内,確實抄了很多,但回頭一看,卻自己也不太認得自己的字。抄到了動詞受詞卻不知主詞爲何,以至於到最後自己按照筆記翻譯,也覺得邏輯不通,頻頻露出自我懷疑的眼神。一兩分鐘的逐步口譯時,最重要的是先掌握結構,只有真正很需要筆記幫忙的細節才抄下來。因為如果結構沒有掌握到,再多的細節也無法重現原意。

 

第二:過度聚焦語言轉換

許多參賽者在口譯的過程中,眼睛盯著筆記或是斜看天花板。也許是因為緊張,也許是需要思考,也許試圖回想一些原文細節。但很可惜的是,口譯工作並非純粹只是轉換語言而已。口譯應以溝通者的角色自居。最重要的並非只是確實翻譯,而是要想盡方法讓聽者聽懂,才能真正達成溝通的目的,口譯員身負重任,應該要期許自己成爲那座連接兩方的溝通橋梁。除了自己說的内容是否讓人聼懂,也需要自我檢測,是否釋出的聲音是別人會想繼續聼下去的,不管是咬字有沒有到位、口齒是否清晰、口氣是否貼切、有沒有精神,或是音量夠不夠大,還是太大聲,一直到所選擇的字等等都充滿了學問,即使語言轉換的再完整,如果不是聽者會想繼續聽下去的内容,那也無法達成溝通的目的。

 

第三:口譯只在幕後?

比賽的過程裏,很多的參賽者,或許認爲口譯員通常都坐在口譯廂裏面,甚至許多口譯廂還離講臺十分遙遠,因此認爲自己屬於幕後人員,就覺得眼神,台風,口條等沒有那麽重要。然而,當口譯員的眼神出現自我懷疑或是看起來需要花很大的精神去回想細節,那他所產出的翻譯,也將會被大打折扣,當觀衆看到這樣的眼神,不管是否聼得懂原文,也會覺得口譯員自己都沒信心可以正確捕捉原文精髓。

 

第四:數字我不懂!

這次比賽的内容,老師們顯然有特別設計了參賽者對於數字的反應。數字的口譯是很奇妙的, 其實通常要看一個人他的母語為何,最容易看出來的地方就是,他用哪一個語言數數和計算或用哪一個語言背自己的電話號碼。許多外語流利的人,遇到了數字還是習慣用中文表達,然而,口譯的現場經常有許多的數字。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看得出來大部分口譯初學者對數字極不敏感。如億的英文?billion的中文?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建議初學者,平時就要多多練習數字的口譯,聽新聞或是聽podcast的時候,碰到數字別急著把它擱一邊,試著隨時隨地自己找機會加強數字的口譯,畢竟我們都習慣用自己熟悉的語言處理數字,突然要用英文來表達數字有可能很挑戰。

 

第五:了解語言,但了解文化嗎?

不管中文還是英文,在原文裏面經常都有可能充斥了一些内容是專屬於某一個文化的内容,在做口譯的時候爲了要達到邏輯通順並且滿足溝通的目的,有時候必須多加一兩句補充的句子才算真正完整。然而要能夠識別一些文化的差異,口譯員必須時常多多、、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熟悉兩方文化,才能夠聽出微妙的細節。特別有弦外之音時,若沒有多補充那一兩句,整個譯出的内容可能只會徒增困擾。

by J編

 

浩爾點評:從自身經歷以及口譯教學現場所目睹學生遭遇的挑戰,小編的觀察實在切中要害。特別是最後整理的五大挑戰,著實是幾乎所有口譯學習者都要經歷的難關!非常值得學習者參考。學口譯的挑戰極大,什麼沒有,挫折感最多,請務必保持正向思考。學習中遇到的瓶頸和困境,都是一次次突破自我的機會。一旦經歷過,將成為更強大的自己,也期許大家都勇於挑戰自我,發揮潛能!

 

PS. 最後附上現場Nancy老師勉勵參賽者的一段話:

「經驗的累積是無價的,也許每次練習時總覺得看不太到甚麼成果,但透過刻意學習和老師指導,一定能大有可期。進入到碩二基本原則都掌握得差不多後,很難會再有甚麼太大的進步,要修正的東西往往都是小細節,要靠自己的心態、細心、初心去努力時時做微調。

口譯其實不該是比賽、更不是一場表演,口譯員永遠不該會是主角:我們是聽眾的耳朵、聽眾的心;我們是講者的嘴巴、講者的大腦,永遠不要忘記帶著謙卑的心去做好每一場工作。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為了經營自己的光環,會犧牲掉一些非常珍貴的東西:我們為什麼做這份工作?溝通的意義在哪裡?」

 

 

 

iNTERPRETE.jpg

此現場圖片以及Nancy老師引言皆引用自強尼金口譯教學日記粉絲頁

創譯LOGO1

arrow
arrow

    94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