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因為一點小狀況所以沒有辦法準時出文章,這邊跟大家說聲抱歉!但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以下內容是小編在繁忙工作中利用時間將這篇文章給編譯出來的:

原文

此篇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提供給各位有志於學習口譯的人參考。

對口譯員來說,短期記憶的訓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就為各位帶來短期記憶訓練的方法。

 

記憶的分類

自19世紀以來,人的記憶被粗略分成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在1968年進一步由Atkinson-Shiffrin模組細分為三個階段,這套模組其實是由Richard Atkinson and Richard Shiffrin這兩個人共同提出的,以下分別介紹記憶的三個階段:

1、感官記憶:人的五官所接收到這個世界的一切訊息如視覺上的形狀、尺寸、顏色,訊息皆未經處理並且停留時間不超過一秒鐘的記憶型態。

2、短期記憶:這是我們處理絕大多數訊息的階段,在這階段中我們的大腦嘗試賦予任何我們看見、聽見的訊息意義,並將這些訊息轉化為長期記憶所需要的有用元素,在這個階段記憶可以維持15-30秒鐘,對於記憶的再利用來說是相當充裕的時間。

3、長期記憶:這個階段訊息不單單被保存幾秒鐘,而是可以長達一輩子的時間,這個階段的記憶容量目前看來是沒有上限的。

 

短期記憶與口譯

有關短期記憶與口譯間的關係已經被許多學者討論過,如Danile Gile就提出口譯的表現與以下三種能力高度相關:

1、聆聽與分析的能力:與一切事物的理解有關,如聲音、語調的特性、語序的分辨以及對於詞句的詮釋等。

2、產出的能力:口譯的產出牽涉到過程中許多的運作,從在心理層面上化為為台上講者的代表到如何將訊息產出並傳遞出去等。

3、短期記憶的能力:在口譯的運作過程中,從一段演講被分析到到由譯者產出這當中的間隔是長是短就取決於短期記憶能力,更進一步來說,短期記憶從一段演講的聲音開始被分析並轉化為譯者的想法及語言那一刻開始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或是語言的因素下可能需要更加高超的短期記憶能力,如講者的口音可能過重、訊息不清楚或是密度過高;當講者使用的語言在句法、結構上跟要產出的語言有很大的不同時,資訊的擷取將更加困難,也迫使譯者需要比平常更加快速地去重組訊息。

不論在同步或是逐步口譯中都可以看到以上三項能力的協作,當中最重要的是口譯員與其想著增強記憶量,更應該著重在持續且有效地去處理資訊,那才是帶來成功的根本。

 

短期記憶的訓練方法

練習1:跟讀

跟讀指的是與講者使用同樣的語言,在講者說出一句話後立刻逐字重複所聽到的話,正常來說譯者跟講者之間會有約一到兩個字的落差時間,這個落差的時間在譯者更加習慣後會再被拉長。這項練習在同步口譯訓練中經常被使用,因為可以訓練到聽跟說的同步進行,除此之外也有助於記憶訓練,跟讀迫使譯者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儲存以及運用各種接收到的資訊,其實當講者持續在說話、譯者要同時聽著並重複前述話語的過程是相當不容易的。從事這項練習時最好挑內容相對短的素材,在練習過程中再逐步增量,如果是一個人練習可以利用錄音或是找電視上、廣播的演講;若是兩個人一起練習就可以一個人讀一個人跟。

練習2:間歇跟讀

跟練習一相同,第二項練習也是跟講者使用相同的語言並完全地重複一樣的內容,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次的重複要在講者說完話後有一個短暫停留時間,就像逐步口譯一樣,如此一來譯者就可以更加專注在記憶的處理,就不像立即的跟讀那麼困難。這一項練習可以使用和練習一一樣的素材,但必須事先將素材分割成小等份。

練習3:間歇性詮釋跟讀

這項練習應該在將前兩項練習都確實掌握到可以覆述較長的內容後才進行,在此將考驗口譯者對於聲音及訊息的記憶,練習中除了覆述之外請盡可能的嘗試將聽到的內容在不偏離原意的前提下換句話說。要注意的是通常在法律類的口譯場合中並不鼓勵自行解釋文意,要盡可能的貼近原文去做口譯,但在從事記憶訓練進行則無傷大雅。

練習4:仔細聆聽重點

仔細聆聽對回復記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聽的很仔細事後就不太可能記得,這邊最重要的是可以分辨講者所說的重點,例如在聽到一段敘述性的內容後必須有能力回答出4W1H的問題(Who, What, When, Where, How),當然並不是每個場合、每段敘述內容都帶有這五個訊息,但是可以在大多數的時候抓出這些重點,就代表已經具備聆聽出重點的能力。在這項練習中任何敘述性的內容都可以使用,若是自己練習的話可以將內容錄下來,如果是搭檔練習就可以一個念一個聽。

練習5:漸進式擴大記憶容量

本項練習要先銘記在心的是好的記憶能力是逐漸發展而成的,這邊我們以50-60字的內容為基礎,首先要抓重點,接著再練習逐步抓出細節。首先聽第一次時口譯員要先分辨並說出重點,第二次要做到在敘述重點時再加進更多的細節,在聽最後一次口譯員應該要可以記住全部的細節。當口譯員在最開始就知道並不需要記住全部的細節時,會比他/她在比較緊繃的狀態下可以記住更多東西,當口譯員在練習時越來越順手,就可以將聽稿的次數降低為兩次,最終的目標將是在只聽過一次約50字的內容後就有辦法將所有的細節覆述出來。練習的人數與方法同前項練習。

練習6:視覺化

大部分的人都是視覺學習者,意思是說比起聽到的或是在紙上讀到的,人們更容易去記住所看見的東西,比起抽象的資訊影像在我們腦中停留的時間更為長久,因此記憶術中建議我們利用視覺化在腦海中為不同資訊建立影像來留存它們。但是對口譯員來說建立這些影像是一個刻意人為的過程同時也要花上一些時間,因此對口譯員來說並不是那麼地實用。

在任何情形下,都有些話語的內容本身就是帶有畫面的,口譯員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分辨出這些訊息並記憶下來。舉例來說在法庭通譯時,口譯員時常要翻譯目擊者的描述,那樣的描述內容就是一種很適合的記憶訓練工具,畫面必須要一個一個並且按照順序地呈現,才有助於口譯員重現完整的情境。視覺化的練習除了口頭上之外,在某些狀況下也可以使用繪圖的方式來呈現,並不一定都得通過口語來做。在這項練習中,敘事性的素材都可以使用,練習方式依人數而定,發法則如前段所述。

練習7:碎片化

這項練習的產生的概念是記住多數片段的零星資訊往往比記住只有一兩段但是乘載大量內容與資訊的訊息要來得容易。重點在於要把一段較大量的資訊給分割成諸多小片段。練習的時候素材無論是書面或口語都可以使用,但內容必須要包含長句或是較密集的資訊,從事練習的人亦同,用書面或口語作答皆可,最後應該要做到聽過一次內容後就可以將內容拆解為小段訊息。

練習8:分辨不連貫與模稜兩可的訊息

很多時候,講者所說的東西是不清楚的,不連貫或是模糊的訊息往往又很難記住。因此本項練習主要目標在協助各位去分辨,要做到一聽見一段訊息就可以知道哪個部分的連貫性不足或是模糊不清,這也是一種喚回記憶的方法。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邊的練習純粹做到發現即可,並沒有要特別去處理那些模糊的片段,因此在做練習時需要這類帶有不清晰訊息的素材,這就需要仰賴各位自行蒐集。

練習9:記住立場相左或是帶有敵意的訊息

「確認偏誤」說的是人總是偏好合乎自己個人信仰或立場的訊息,這樣的偏誤呈現在多數人收集、回憶訊息時往往基於個人的成見來做選擇性的解讀,即使有人會嘗試從中立的角度來做事實的詮釋,但往往他們的訊息依然是經過篩選的,這樣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選擇性記憶。簡單來說,我們對於跟自身信仰所衝突的事物往往比較不容易去記住。

要改善上述情況,一個方法是將自己擺在講者的位子上,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換句話說就是將自己從當下的情境抽離並且去同理講者,如此一來你會暫時性地跨過自身的信仰與偏見,進而認可講者。要從事這項練習可以從摘要些爭議性的文章開始,再接著做間歇性詮釋跟讀。

以上練習只是幾個練習短期記憶的範例,要記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大腦運作方式也都不同,因此這些方法也不會一體適用。另外收集適當的素材也是相當重要,並且要記得保持耐心,記憶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

 

小編結語

記憶訓練對於口譯員來說相當重要這點毋庸置疑,但在整理文章的過程中也發現其實這些方法不單單是口譯這個職業可以應用,比如抓重點以及分辨一段訊息的模糊處在哪,相信對普羅大眾來說也相當實用。當中第九點特別有感,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口譯員的工作是一個溝通的角色,代表的是台上講者的身份,厲害的口譯員是連聲音表情都可以做到跟講者貼近,但是當碰到講者所說的內容跟自己的價值相悖離甚至自己認為是錯誤時,口譯員的分寸拿捏就很重要,所以練習中才提到要先抽離當下的情境並且站在講者的角度。只是從事口譯這項職業真的是相當燒腦的事情,也難怪線上許多資深口譯員們即使滿頭白髮了也依然可以堅守崗位,有道是口譯做得好,頭腦不會老!也希望以此文章來跟各位共同勉勵。

 

最後來一個工商服務時間,在做這篇文章的編譯過程,其實到最後會發現自己獲益良多,因為是很用心在做閱讀及翻譯,也發現筆譯真的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先前創譯語言顧問已經開設了浩爾老師的逐步口譯班,接下來我們跟著重磅推出另一位師大翻譯所博士班湘陽老師的筆譯班!由於小編平常不是專門做筆譯的人,所以在編譯本篇文章的時候其實花了不少時間,也發現我們讀英文時要轉換成中文當下往往語序會不太對,這是兩個語言在文法結構根本上的差異,這個過程沒有經過訓練做起來確實相當辛苦,因此針對有志於筆譯的同學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愛講話),我們推出了全新一期的湘陽老師筆譯班,將於12/27正式開課,一樣小班制教學報名額滿為止,詳見下方連結:

湘陽老師筆譯班

也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以上文章歡迎分享,但請務必註明出處尊重原作者也尊重翻譯的人,謝謝。

By I編

 

創譯LOGO1

arrow
arrow

    94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