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二期逐步口譯課的第二堂課,前兩堂課主要講述較多的口譯基礎理論,雖然口譯是一個相當強調實作的技能(翻譯亦同),但事前的理論基礎建立對後續的能力養成也是同樣重要,第二堂課中除了理論外還帶到一個很重要的技能:筆記方法。或許有人會問筆記大家都會做,讀書的時候寫的還不夠多嗎?但那是在沒什麼時間壓力下所做的筆記,口譯則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講者所說的資訊竭盡所能地記錄下來,並且要在講者話說完的同時就可以看著筆記將前述內容做最大限度的還原;更難的是碰到質量高的會議、講座,當講者說話內容幾乎字字珠璣又沒什麼廢話時,這樣的場合更是挑戰譯者的能力。因此怎麼做筆記就是訓練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這樣的能力相信不只可以運用在口譯的場合上,聽講、開會都可以做到許多的應用,至於當中的技巧、經驗自然是留待課程中再由老師來慢慢揭秘。

 

這篇文章小編要分享的另一個觀念是「語言彈性」,所謂的語言彈性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成換句話說的能力,畢竟中文也是個不那麼直接的語言,這點跟日文有得比,以拒絕為例,假如當一個男生邀女生吃飯或約會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說法:

這禮拜時間不太方便呢,可能都要加班。(委婉但有點希望?)

我媽晚上都會煮耶。(軟釘)

最近很忙,不方便。(顯示為不太想理你)

不要,我要減肥。(直接否定)

我不想跟你出去。(拒絕加厭惡)

再以一個網路上看到的段子為例:「請描述一部電影難看的程度?」如果你只能說出就很無聊、想睡覺這些的話,那你大概跟那部電影一樣無聊!範例解答:「旁邊走道從螢幕數過來第三排的走道有燈故障,每過約十五秒鐘會閃兩次,整部電影播放期間大約閃了五百八十七次...」當然這不是原文,數字都是隨意打出來的,大家也可以想像一下以上這些話用英文表達的情境,應該也會滿有意思的,畢竟我們是在學口筆譯!但這邊所要表達的是同樣一件事情可以有許多不同角度的敘事方式或是可供代換的名詞、成語、說法等,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對於文句的理解與表達往往相當侷限,進而導致語言乏味,這是相當可惜的事。

 

對語言不同角度的理解與替換是在學習口譯的過程中會受到的訓練(一開始往往是衝擊)。所以學習翻譯或口譯也是在將個人的語言能力做進一步的精煉,不論是個人的母語或外語,在這當中語言彈性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此能力的提升也不單單只有影響口筆譯的能力,在日常的表達中也絕對可以看出不同,這同時也是創譯的努力方向,致力於提升語言學習的素質並將其融入生活當中!

 

最後做一個工商服務,創譯語言顧問繼推出中英逐步口譯課程後,緊接著將在四月底推出中日逐步口譯課程,講師是對語言的鑽研相當深入的林展弘(Hiroshi)老師,詳細的課程與報名資訊將在近期推出,敬請拭目以待!

 

By I編

 

arrow
arrow

    94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